一个香道文化的布道者

如果一个人愿意三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一件事,那么这件事,很可能早已融入了他的生命。
对我而言,这件事就是——香。准确地说,是“沉香”,是中国古代文人修身养性的香,是沉静、内敛、真实、温润的香。
而今天,作为“香至尊”品牌的创始人,我也逐渐明白,我所做的不仅是卖香,更是一种文化传承,一种精神修行,一种时代下的坚持。
我不是商人,我是一个香道文化的布道者。

从香学者到香道人:我为什么坚持做香?
很多人问我:“你怎么还在做香?这个行业变化太快了。”
我总笑笑回答:“因为它从来不是‘生意’,它是‘本命’。”
我第一次接触沉香,是在90年代初,那时国内几乎没人懂什么叫“沉香”。我在一位前辈那里闻到一炷芽庄老料盘香,从此上心入行。之后这些年,我走过越南芽庄、文莱、印尼加里曼丹、海南、惠安等主产区,亲手收料、养料、养香。
最初我只是想分辨真假、买到好料;但越深入,我越发现——真正的香,是拿来用的,不是炒的;真正的香,是用来修身养性的,不是用来标价的。
香,不是商品,是“心的容器”。
后来我创立“香至尊”,不是因为我想做品牌,而是因为我发现市面上没有一个品牌,是以“文化”为根本的。太多人在做“香的样子”,而不是真的懂“香的性格”。
于是我下定决心,要做一个有温度、有态度的香品牌。我要用我的方式,把香的精神找回来。

为什么我愿意全国跑,只为见一见香友?
这两年,我们团队决定启动一个计划,叫**「香至尊见面会 · 全国巡回」**,不设产品推销、不做市集摊位,只为跟真正喜欢香、想了解香的人面对面聊一次。
有人不解:“你在线上做得挺好,为什么要亲自跑线下见人?”
我只回答一句:“香不是直播带货,是气韵传心。心对心,才传得动。”
沉香这种东西,文字无法形容,图片无法说明。它的气,是在空间中流动的,是和一个人的呼吸、情绪、节奏产生共鸣的。只有见面,才能真正讲清楚。
我希望香友们看到真实的我们:不是被包装的神话,不是虚头巴脑的术语,而是一个真正爱香、修香、敬香的人在与你交流。
这不是见面会,是一场沉香布道的共修。
香至尊是什么?不是一盘生意,而是一种修为
“香至尊”这个名字,是我十几年前写在手账本上的,旁边那一页写着:
“香在心上,至尊不浮。”
做香者,当存敬畏之心;用香者,当生安定之念。
香至尊做的不是“最好”的香,因为“最好”没有标准;我们做的是**“最真实、最可信、最可用”的香**。
每一款沉香我们都亲自试烧,不好不卖;
每一块原料我们都知道产地和年份,尽量溯源;
每一个客户我们都愿意讲解香背后的文化,而不是只说“等级”“克价”“秒沉”。
更重要的是,香至尊的存在,是为了那些真正想“修香”的人。
我常说:“你不需要多懂,只要你真想用香、修香,我们就会陪你。”
这就是我们的使命感。

香文化,在当代还重要吗?
有人说:“现在年轻人谁还烧香?这不是过去文人玩的东西吗?”
我说:“越是时代喧嚣,越需要有‘静’的人。”
沉香,是最古老的疗愈方式之一。点香不是迷信,也不是仪式感,而是人类自然的心理调频工具。沉香能安神、助眠、净室,背后有文化,也有科学。
但更重要的是:香能养“心气”。
现在人焦虑、急躁、浅层化,“心气”浮了。每天三条信息,一分钟刷一百个画面,心早已被拉扯碎了。香,是那个能慢下来、静下来、回归自己的通道。
这,就是香文化在当代的意义。
这,就是我愿意一站站布道的原因。

你可以忘了香至尊,但别忘了自己心里的“那炷香”
我从不强求别人记住我们品牌,但我希望每一个来过“香至尊见面会”的人,都能记得:
香是有根的,它不是工业制品;
香是有性的,它与你心境有关;
香是有道的,它不喧哗,却有力量。
我们只是点了一炷香,但希望你从此在心中也点燃一炷自己的光。

尾声 · 与你约一炷香的时间
如果你愿意,我们就在某个城市的某个角落,安安静静地点一炷香。
我不讲商业、不谈价格,我只谈香,从哪里来,到哪里去;谈人,从哪里浮躁,又如何回归。
你来,我就讲。
见面,不为别的,只为传香。
—
一人布道,一炷香,一席话,足以暖一生。
—— 孙玉辉
香至尊 · 创始人
2025年 · 香道文化见面会前夜